明心自知茶之味
婺源峽谷春茶網(wǎng);2014.07.19
作者:程雪羽

草廬鬧市之中 但得心靜茶味撲鼻而來
國人飲茶與層次、人品無關(guān),但能飲出茶趣者,卻與心胸風度相連。名立場中多是酒酣耳熱的渾濁,是非之外的高人逸士卻是淡茶一杯的清朗。酒愈喝愈躁,茶愈喝愈靜;酒是激情之火,茶是明心之藥。方外之人喜飲茶,名利之外士者亦喜,古剎、書齋之人盤膝而坐多是清茶一盂,淡淡的、澀澀的,他們與紅塵不是看“破”之字,而是“知、明”之語。
茶之味非附庸風雅所能解,而是明心自知。
一如禪語拈花微笑,法只可慧心于胸,不可說,說出來都是錯。茶有品、飲、喝、吃之法,品是靜,近于禪,其他三者是動。當然詞義變遷對四者混用,但是四者混用如心靜則是同理,用何詞來表達則無關(guān)緊要。心動茶為飲品,心靜茶為境界。拘于形式而失之內(nèi)容是飲茶之大誤。許多人為了形式而進入茶館,自以為得茶之趣,則本身離茶趣就千里之遠。草廬鬧市之中但得心靜茶味也撲鼻而來。如《論語》中所云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!(來源:紅袖添香)